翻起李開復先生的最新人工智慧(AI)著作,就標題所述,這是一本深入探討中國、矽谷及七間全球數一數二的企業發展AI的現狀,當然最駭人的莫過於這將牽動的是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走向,甚至顛覆人類的生活本質。從我上次閱讀的人工智慧來了一書所得到的內容還沒有牽動到科技界的現況那麼深入,以這一次探討中國的崛起,剛好就是一個活生生地從無到有的實例攤在讀者面前,除了讓大家了解到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潛力與優勢外,並且很樂觀地評估未來它超過美國AI發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說這一次的AI革命中國也會是領頭羊之一,不是像18世紀工業革命並屏除在外。
本書探討AI可算是比較全面性的了,不僅講述目前AI的發展與衝擊,同時還有預測未來的可能,當然還有正反兩面的對照,最後則是對於人類與AI如何共存提出做法。若對於人工智慧有濃厚興趣的話,這本書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典範。
本書的內容題材豐富不是很好整理,因此就以各章節為主題列出相關重點,最後才以心得感想做為總結。
一、中國的史普尼克時代
帶出中國正花大把銀子及傾全國之力、擬定數十年計劃欲發展人工智慧的決心,這股集結的力量足以撼動全世界,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可以一鼓作氣的發展一個產業!猶如2007年當時還沒有高鐵,但不到幾年間已建構出全世界最長的高鐵網絡!
雖然西方國家點燃了深度學習的火炬,但作者深信最大的受益者會是中國,因為發展AI的諸多條件,如大量資料、熱切的創業家、AI科學家及人工智慧友善的政策環境等,在目前的中國都是具備的! 資料的部分,因為大陸光是線上使用人數就有將近7億多的人口,超過歐美加起來的人數;再來則是企業部分,其拼搏程度更勝美國企業;AI學術界部分,書中也提到目前中美雙方在知名AI學術論壇已是五五波情勢;政策環境就更不用說了,以前面提到的高鐵建構就可以看得出。因此中國是深具優勢地!
二、從山寨到世界級創業家
這裡就有趣了,提到某企業家以山寨美國的網站在中國起家,接著轉賣出去後又另外做了其他網站! 如臉書、推特、酷朋等。只是當酷朋目前已逐漸式微的情況下,反倒他目前在中國的團購網還是如日中天,肯定有不一樣的設計元素在裡面才可以從競爭中繼續生存!
這裡作者就提出了兩個階段,對於中國企業山寨國外的產品,一則助於建立中國當時完全欠缺的基礎工程和數位創新能力;二則中國新創公司從美國的商業模式中獲得靈感,在中國新創公司間彼此競爭當下不斷調整出最適合本地化的商業模式,才得以成為現今一流的企業!
三、中國的另類互聯網宇宙
在此就是介紹中國的幾間大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等推的產品(支付寶、微信)如何在中國造就新一代的O2O(online-to-offline)革命,將這些線上行動轉為線下服務,概念很簡單就是互聯網的服務與中國民眾的生活已息息相關,已經深入了實體世界的日常生活細節。
四、北太平洋兩岸對峙的巨人
這裡會介紹到谷歌發展無人駕駛的概況及阿里巴巴欲在杭州打造城市大腦的理想,並提及自動駕駛目前雖然在中國還是輸美國一截,但是在中美政治文化的不同及中國奉行「技術實利主義」的影響下,肯定未來可以迅速趕上,源自於其宗旨也就是利用技術升級,最大化更廣泛的社會福利,並且接受這麼做可能會讓一些人或產業受到不利衝擊。
在此也以電網及電池模式比喻七巨人與新創公司,電網模式將AI商品化,把機器學習的力量變成一種標準化服務,目標是降低AI的專業門檻,提升雲端AI平台的功能性,目前應該是以谷歌的TensorFlow這個AI雲端平台最為顯著。而電池模式主打的是高度專業的AI產品,乃是針對特定用途打造,如傳統企業若要以AI來幫助自家公司的營運,可能無法輕易與通用型的電網連結,因此這些新創公司推的AI產品就是另一個選擇。
五、人工智慧四波浪潮
作者將這場AI革命劃分成四波浪潮,即互聯網AI、商用AI、感知AI、自主AI,並且還有列舉這四波浪潮所各自代表的企業,再來各自論述相關浪潮帶來的影響性分析。
第一波浪潮互聯網AI,如目前的影音平台YouTube有推薦您有興趣影片的功能,而這些影片能夠推薦給您在於這些資料有分類,才能夠讓演算法分析。
第二波浪潮商用AI,目前比較通用在如保險業、銀行業,除了針對人為可分辨出的強特徵為參考外,透過AI能夠將弱特徵的資料納入分析,雖然這些資料不顯著,且與特定結果可能無關聯性,但以成千上萬個例子進行分析之下,也許可以達到更準確的預測效果。
第三波浪潮感知AI,這個AI的特點需要在生活中搭配感測器的裝置,如人臉辨識、指紋辨識等,以前幾個章節提到的城市大腦計畫就是在感知AI上建構,如道路上的感測裝置感應到救護車即將要通過,若能夠精算控制紅綠燈裝置的適當使用時機,如此可能會更有效率。而作者也提出OMO(online-merge-offline)概念,即線上與線下融合,完全整合線上世界與實體世界,把線上世界的便利性帶到線下,把線下感測到的現實資料連結到線上。
第四波浪潮自主AI,這個應用最熟知例子莫過於谷歌要推的無人自動駕駛汽車,輔助型的駕駛功能已出現,但要達到完全安全的AI駕駛谷歌還在試驗中,雖然特斯拉已經有在推了,但風險還是有存在!
六、烏托邦、反烏托邦,AI真正的危機
前面講了很多AI的便利,但是當AI進步到會思考、解決問題、做決策後,稱為通用人工智慧,緊接著機器自主學習再進化就會達到超人工智慧。恩~ 這可能就是在電影院會看到的未來機器人統治世界的場景吧! 此時知識界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樂觀看待其發展;一派則對於這個發展提出警訊! 以書中提到的現實世界的當下,覺得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光要達到這個部分就可能是遙遙無期,不諱言不是無法達到,而是目前無法預料哪時會出現下一個如深度學習的突破性技術的出現!
不過可以預見的事就是,AI真正的危機莫過於將會搶了很多人類的飯碗,因此作者也列出了AI的「能」與「不能」的就業風險評估圖! 只是,以作者的評估未來雖然會衝擊就業,可是在社會摩擦、法規限制、固有慣性之下,會延遲實際的工作流失率! 但不諱言的是在部分自動化下工作的人,可能在薪資上將會減低,迫使需要去做兼職的局面! 再來比較嚴重的莫過於心理層面的衝擊,以工作來說是一個象徵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在工作被剝奪及無法與機器比較的當下,人類的心理創傷將會是未來政府需要警覺的一面,也許自殺、憂鬱人數會顯著的上升,不得不重視!
七、罹癌帶來的智慧
這個部分在李開復先生的另一本書籍我修的死亡學分有更多的描述,在此只是回顧一段,帶出的是李開復先生在職場、工作態度上的轉變! 套用到AI這裡帶出了人類所擁有愛人的能力!
八、人類與AI共存的藍圖
提到人類具有成長、同情/同理、關愛他人的獨特能力,從這之中還是看的到未來的希望!即在AI和人類心靈之間,求取一種新的綜效,善用AI將為我們帶來的物質富裕,促進社會上的關愛與同理心。當然,除了希望能夠在未來與AI共存之下找到一個平衡點外,實際在就業衝擊上還是要有改善方法的,在此提到矽谷提出的3R (再訓練、減少工作時數、重新分配所得)。諸如上面的初步改善方式,作者認為還是不足夠,他認為的是將有一波以人為本的服務工作會出現!
九、我們和AI的故事
這裡又提到了人類特有的本質,即自由意志,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可以共同努力! 就讓機器當機器、人類當人類! 面對未來AI的發展,可以使人類從乏味、無趣的例行性工作中得到解放,敦促我們思考人之所以為人,以及人生在世的意義!
心得感想
這本書雖然講了很多AI的影響性,但到最後作者還是回歸到人類的本質上,即人類特有的能力是機器無法做到的,而有趣的是作者也講述若不是他生了一場大病,體悟到與原本只顧當工作狂心態的他,發現愛人、同理才是具有深刻意義的! 所以在此提出的想法與做法也有與實際研究不同的想法!
其實,未來的就業衝擊雖然可以預見,但是我相信在政府推動與相關團體的敦促及人類一起的努力之下,可以挺過這一波陣痛期的,姑且不論什麼通用人工智慧的到來,因為這與現實實在是還差太遠了,先想如何改善顧好肚子的工作再說吧! 只是我比較擔心的是薪資結構這一塊,只希望未來在某些工作半自動化的輔助之下,雇主不要將薪資直接砍半才是,但這是整個市場機制影響的,也很難預估,如這份工作即使在AI的輔助下若還是求才若渴,那麼甚至還會提高薪資,一切都還很難說。
不管如何,調適好自己的心理很重要,自己要先站得住、站得穩,在職場夾縫中求生存本就是人類會面對到的,即使未來有AI的衝擊,也可能會衍生出不同的產業出現,就像作者提到的以人為本的服務,我相信未來還是很樂觀的。
本書探討AI可算是比較全面性的了,不僅講述目前AI的發展與衝擊,同時還有預測未來的可能,當然還有正反兩面的對照,最後則是對於人類與AI如何共存提出做法。若對於人工智慧有濃厚興趣的話,這本書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典範。
圖片來源 - 金石堂
本書的內容題材豐富不是很好整理,因此就以各章節為主題列出相關重點,最後才以心得感想做為總結。
一、中國的史普尼克時代
帶出中國正花大把銀子及傾全國之力、擬定數十年計劃欲發展人工智慧的決心,這股集結的力量足以撼動全世界,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可以一鼓作氣的發展一個產業!猶如2007年當時還沒有高鐵,但不到幾年間已建構出全世界最長的高鐵網絡!
雖然西方國家點燃了深度學習的火炬,但作者深信最大的受益者會是中國,因為發展AI的諸多條件,如大量資料、熱切的創業家、AI科學家及人工智慧友善的政策環境等,在目前的中國都是具備的! 資料的部分,因為大陸光是線上使用人數就有將近7億多的人口,超過歐美加起來的人數;再來則是企業部分,其拼搏程度更勝美國企業;AI學術界部分,書中也提到目前中美雙方在知名AI學術論壇已是五五波情勢;政策環境就更不用說了,以前面提到的高鐵建構就可以看得出。因此中國是深具優勢地!
二、從山寨到世界級創業家
這裡就有趣了,提到某企業家以山寨美國的網站在中國起家,接著轉賣出去後又另外做了其他網站! 如臉書、推特、酷朋等。只是當酷朋目前已逐漸式微的情況下,反倒他目前在中國的團購網還是如日中天,肯定有不一樣的設計元素在裡面才可以從競爭中繼續生存!
這裡作者就提出了兩個階段,對於中國企業山寨國外的產品,一則助於建立中國當時完全欠缺的基礎工程和數位創新能力;二則中國新創公司從美國的商業模式中獲得靈感,在中國新創公司間彼此競爭當下不斷調整出最適合本地化的商業模式,才得以成為現今一流的企業!
三、中國的另類互聯網宇宙
在此就是介紹中國的幾間大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等推的產品(支付寶、微信)如何在中國造就新一代的O2O(online-to-offline)革命,將這些線上行動轉為線下服務,概念很簡單就是互聯網的服務與中國民眾的生活已息息相關,已經深入了實體世界的日常生活細節。
四、北太平洋兩岸對峙的巨人
這裡會介紹到谷歌發展無人駕駛的概況及阿里巴巴欲在杭州打造城市大腦的理想,並提及自動駕駛目前雖然在中國還是輸美國一截,但是在中美政治文化的不同及中國奉行「技術實利主義」的影響下,肯定未來可以迅速趕上,源自於其宗旨也就是利用技術升級,最大化更廣泛的社會福利,並且接受這麼做可能會讓一些人或產業受到不利衝擊。
在此也以電網及電池模式比喻七巨人與新創公司,電網模式將AI商品化,把機器學習的力量變成一種標準化服務,目標是降低AI的專業門檻,提升雲端AI平台的功能性,目前應該是以谷歌的TensorFlow這個AI雲端平台最為顯著。而電池模式主打的是高度專業的AI產品,乃是針對特定用途打造,如傳統企業若要以AI來幫助自家公司的營運,可能無法輕易與通用型的電網連結,因此這些新創公司推的AI產品就是另一個選擇。
五、人工智慧四波浪潮
作者將這場AI革命劃分成四波浪潮,即互聯網AI、商用AI、感知AI、自主AI,並且還有列舉這四波浪潮所各自代表的企業,再來各自論述相關浪潮帶來的影響性分析。
第一波浪潮互聯網AI,如目前的影音平台YouTube有推薦您有興趣影片的功能,而這些影片能夠推薦給您在於這些資料有分類,才能夠讓演算法分析。
第二波浪潮商用AI,目前比較通用在如保險業、銀行業,除了針對人為可分辨出的強特徵為參考外,透過AI能夠將弱特徵的資料納入分析,雖然這些資料不顯著,且與特定結果可能無關聯性,但以成千上萬個例子進行分析之下,也許可以達到更準確的預測效果。
第三波浪潮感知AI,這個AI的特點需要在生活中搭配感測器的裝置,如人臉辨識、指紋辨識等,以前幾個章節提到的城市大腦計畫就是在感知AI上建構,如道路上的感測裝置感應到救護車即將要通過,若能夠精算控制紅綠燈裝置的適當使用時機,如此可能會更有效率。而作者也提出OMO(online-merge-offline)概念,即線上與線下融合,完全整合線上世界與實體世界,把線上世界的便利性帶到線下,把線下感測到的現實資料連結到線上。
第四波浪潮自主AI,這個應用最熟知例子莫過於谷歌要推的無人自動駕駛汽車,輔助型的駕駛功能已出現,但要達到完全安全的AI駕駛谷歌還在試驗中,雖然特斯拉已經有在推了,但風險還是有存在!
六、烏托邦、反烏托邦,AI真正的危機
前面講了很多AI的便利,但是當AI進步到會思考、解決問題、做決策後,稱為通用人工智慧,緊接著機器自主學習再進化就會達到超人工智慧。恩~ 這可能就是在電影院會看到的未來機器人統治世界的場景吧! 此時知識界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樂觀看待其發展;一派則對於這個發展提出警訊! 以書中提到的現實世界的當下,覺得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光要達到這個部分就可能是遙遙無期,不諱言不是無法達到,而是目前無法預料哪時會出現下一個如深度學習的突破性技術的出現!
不過可以預見的事就是,AI真正的危機莫過於將會搶了很多人類的飯碗,因此作者也列出了AI的「能」與「不能」的就業風險評估圖! 只是,以作者的評估未來雖然會衝擊就業,可是在社會摩擦、法規限制、固有慣性之下,會延遲實際的工作流失率! 但不諱言的是在部分自動化下工作的人,可能在薪資上將會減低,迫使需要去做兼職的局面! 再來比較嚴重的莫過於心理層面的衝擊,以工作來說是一個象徵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在工作被剝奪及無法與機器比較的當下,人類的心理創傷將會是未來政府需要警覺的一面,也許自殺、憂鬱人數會顯著的上升,不得不重視!
七、罹癌帶來的智慧
這個部分在李開復先生的另一本書籍我修的死亡學分有更多的描述,在此只是回顧一段,帶出的是李開復先生在職場、工作態度上的轉變! 套用到AI這裡帶出了人類所擁有愛人的能力!
八、人類與AI共存的藍圖
提到人類具有成長、同情/同理、關愛他人的獨特能力,從這之中還是看的到未來的希望!即在AI和人類心靈之間,求取一種新的綜效,善用AI將為我們帶來的物質富裕,促進社會上的關愛與同理心。當然,除了希望能夠在未來與AI共存之下找到一個平衡點外,實際在就業衝擊上還是要有改善方法的,在此提到矽谷提出的3R (再訓練、減少工作時數、重新分配所得)。諸如上面的初步改善方式,作者認為還是不足夠,他認為的是將有一波以人為本的服務工作會出現!
九、我們和AI的故事
這裡又提到了人類特有的本質,即自由意志,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可以共同努力! 就讓機器當機器、人類當人類! 面對未來AI的發展,可以使人類從乏味、無趣的例行性工作中得到解放,敦促我們思考人之所以為人,以及人生在世的意義!
心得感想
這本書雖然講了很多AI的影響性,但到最後作者還是回歸到人類的本質上,即人類特有的能力是機器無法做到的,而有趣的是作者也講述若不是他生了一場大病,體悟到與原本只顧當工作狂心態的他,發現愛人、同理才是具有深刻意義的! 所以在此提出的想法與做法也有與實際研究不同的想法!
其實,未來的就業衝擊雖然可以預見,但是我相信在政府推動與相關團體的敦促及人類一起的努力之下,可以挺過這一波陣痛期的,姑且不論什麼通用人工智慧的到來,因為這與現實實在是還差太遠了,先想如何改善顧好肚子的工作再說吧! 只是我比較擔心的是薪資結構這一塊,只希望未來在某些工作半自動化的輔助之下,雇主不要將薪資直接砍半才是,但這是整個市場機制影響的,也很難預估,如這份工作即使在AI的輔助下若還是求才若渴,那麼甚至還會提高薪資,一切都還很難說。
不管如何,調適好自己的心理很重要,自己要先站得住、站得穩,在職場夾縫中求生存本就是人類會面對到的,即使未來有AI的衝擊,也可能會衍生出不同的產業出現,就像作者提到的以人為本的服務,我相信未來還是很樂觀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