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崎古道是早期芎林鄉下山村民運送農產前往新埔鎮的山徑,目前規劃的山徑由芎林端往北約1.7K抵達新埔的產業道路即結束,若產業道路取右再走約1K可接上竹115縣道,此時離新埔市區只剩下約1.3K的路程! 這條古道沿途設有一處視野良好的觀景涼亭,可俯瞰芎林鄉及竹北市一帶,時不時還可看到高鐵列車疾駛而過;再來走的原始山徑沿途會出現整齊有致的幽幽竹林,之後可沿登山條走支線順摸兩顆石頭坑山三角點。走回主線後接上古樸的卵石路,據說是現存古道所遺留下來的路段,下去後經過簡易鐵網橋,穿過看似荒廢的古宅,最後抵達新埔端的入口處!
行走路線紀錄如下:
透過Strava顯示的經過時間01:34:47、總爬升高度193M、行走距離5.99K
一、芎林端入口 → 石頭坑山 (距離約1.4K 時間約29min 總爬升約163M)
眼前是位於竹22鄉道的芎林端入口處,旁邊設有涼亭及指標!
一開始先走產業道路
這段坡真的是陡上的有誇張
就這樣一路綿延上行約600M後來到多岔路口,左側階梯上為觀景涼亭;右側續行古道
在觀景涼亭上有絕佳的視野,右側為竹北市區;左側為芎林市區
回到古道,當下有兩部機車停靠路邊,若是來健行的民眾可以少走剛剛的上坡路
轉為山徑石板路段
由於開始進入山林內,加上當下天氣有些炎熱,因此時不時耳邊會有蚊子來相伴
不久出現稀稀落落的卵石路段
之後轉為原始山徑
穿過一處竹林路段,整齊有致的景象讓人感到吃驚
抵達一處寬闊空地,在此先取右往石頭坑山
往石頭坑山的山徑明顯較為窄小,不過路徑比起以前來走時更為清晰,也許是托近期的龍鳳連稜之福,指標上註明藍天登山隊行走的日期是不久前,凡多人走過後就是不一樣!
第一顆石頭坑山抵達
是一顆三等三角點,由於在樹林內因此無視野
在此繼續往前找第二顆三角點
眼前一片明亮,有一顆基石佇立其中
這是石頭坑山二等三角點
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石
這一顆三角點所在地有個缺口,所以較為明亮
二、石頭坑山 → 新埔端入口 (距離約1K 時間約19min 總下降約55M)
離開石頭坑山折返回剛剛的岔路,取右續行三段崎古道
岔路前的樹上設有龍鳳連稜指標,往犁頭山是在三段崎古道後的路線
回想起之前來走這段路時兩側都是雜草,也許現在是冬季期間雨量較少
下坡路段開始走卵石路
這一段保留的是古道原始路段,從卵石上可看出歲月的痕跡
走完卵石路眼前出現一鐵網橋
鐵網橋的左側有一荒廢的木板搭建的橋,讓我想起之前瀏覽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時有這座木板橋,只能說歲月不饒人~
過橋後陽光乍現,感覺眼前的竹林有被整理過
前方不遠處出現民宅的身影
這處民宅看起來只剩斷垣殘壁,也許已無人居住,不過前方的菜園是乎還有人在耕種!
另一戶的房子也相當有歷史了,在於它的結構體是土埆厝的形式
走著走著發現眼前的樹長得特別高大,右側還有一上坡路段! 事後才得知上坡上有一石棚土地公,雖然是簡易的石塊搭設,但卻是相當的古樸!
而土地公旁的大樹為一老樟樹
走到這隱約聽到車子行進的聲音,表示新埔端的入口處到了
出現產業道路
三、新埔端入口 → 竹22鄉道 → 芎林端入口 (距離約3.5K 時間約49min 總下降約100M)
走上產業道路後,取右走到底可接上115縣道,同時要往犁頭山山徑的岔路也在其中;在此打算取左走回芎林端的入口,而不原路折返回去,想說體驗一下在地風情!
路上再次出現古樸的土角厝,而旁邊的民宅是有人居住的!
路上瞧見人家養雞鴨的農舍
一大片的農地無任何的栽種
在此取左往竹22鄉道
路上的福德祠
途中左側有一大池塘,裡面有幾隻烏龜悠游其中,同時上面有三合院建築,讓人驚訝的是這不是一般的三合院,在於有兩塊匾額,分別標有進士及鄭氏家廟,看來應是早期當地的望族!
在此取左續行竹22鄉道
這條竹22雖然是鄉道,但卻是條鄉間小路,當下有不少人在此騎腳踏車逛逛
部分農田雖然在休耕,但也沒閒著,種著美麗的波斯菊
越往前走才知還有好多農田種著波斯菊
當時規劃要走竹22鄉道回芎林端時,已注意到Google Map上的這棵芎林金城武樹,原來這就是它的廬山真面目! 但相較台東本尊,若這棵樹的樹幹能夠再高個許多,搭配這相似的田野風情,我想可以不用到台東去朝聖了XD
回頭看這向陽的一側是乎比較有朝氣
走這條鄉間小路的缺點莫過於得頂著豔陽,好險目前是春天時分還過得去
這一排整齊有致的杉樹替這鄉間小路加分不少,不會只有一望無際的農田
除了波斯菊外,部分農田上也栽種著向日葵
水塘裡的魚兒可真不少
民宅前的田間曬著客家鹹菜
返抵三段崎涼亭
竹22鄉道 - 芎林金城武樹
路線規劃
芎林端入口位於民宅前,旁邊設有三段崎涼亭,一開始先走水泥道路,一路綿延陡上至左側出現觀景涼亭。離開涼亭續行主幹道,此時轉為原始山徑,不久右側岔路出現登山條,在此先取右前往探訪石頭坑山的兩顆三角點! 回到主幹道後前行約0.7K抵達新埔端入口,在此不原路折返,選擇取左走產業道路下山再接上竹22鄉道,之後依序經過鄭氏家廟、芎林金城武樹及長有波斯菊、向日葵的農田,最後一路回到芎林端入口!行走路線紀錄如下:
透過Strava顯示的經過時間01:34:47、總爬升高度193M、行走距離5.99K
一、芎林端入口 → 石頭坑山 (距離約1.4K 時間約29min 總爬升約163M)
眼前是位於竹22鄉道的芎林端入口處,旁邊設有涼亭及指標!
一開始先走產業道路
這段坡真的是陡上的有誇張
就這樣一路綿延上行約600M後來到多岔路口,左側階梯上為觀景涼亭;右側續行古道
在觀景涼亭上有絕佳的視野,右側為竹北市區;左側為芎林市區
回到古道,當下有兩部機車停靠路邊,若是來健行的民眾可以少走剛剛的上坡路
轉為山徑石板路段
由於開始進入山林內,加上當下天氣有些炎熱,因此時不時耳邊會有蚊子來相伴
不久出現稀稀落落的卵石路段
之後轉為原始山徑
穿過一處竹林路段,整齊有致的景象讓人感到吃驚
抵達一處寬闊空地,在此先取右往石頭坑山
往石頭坑山的山徑明顯較為窄小,不過路徑比起以前來走時更為清晰,也許是托近期的龍鳳連稜之福,指標上註明藍天登山隊行走的日期是不久前,凡多人走過後就是不一樣!
第一顆石頭坑山抵達
是一顆三等三角點,由於在樹林內因此無視野
在此繼續往前找第二顆三角點
眼前一片明亮,有一顆基石佇立其中
這是石頭坑山二等三角點
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石
這一顆三角點所在地有個缺口,所以較為明亮
若是續行還有明顯的路跡,事後查了一下健行筆記,是龍鳳連稜新開闢的山徑,可通往竹115縣道
二、石頭坑山 → 新埔端入口 (距離約1K 時間約19min 總下降約55M)
離開石頭坑山折返回剛剛的岔路,取右續行三段崎古道
岔路前的樹上設有龍鳳連稜指標,往犁頭山是在三段崎古道後的路線
回想起之前來走這段路時兩側都是雜草,也許現在是冬季期間雨量較少
下坡路段開始走卵石路
這一段保留的是古道原始路段,從卵石上可看出歲月的痕跡
走完卵石路眼前出現一鐵網橋
鐵網橋的左側有一荒廢的木板搭建的橋,讓我想起之前瀏覽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時有這座木板橋,只能說歲月不饒人~
過橋後陽光乍現,感覺眼前的竹林有被整理過
前方不遠處出現民宅的身影
這處民宅看起來只剩斷垣殘壁,也許已無人居住,不過前方的菜園是乎還有人在耕種!
另一戶的房子也相當有歷史了,在於它的結構體是土埆厝的形式
走著走著發現眼前的樹長得特別高大,右側還有一上坡路段! 事後才得知上坡上有一石棚土地公,雖然是簡易的石塊搭設,但卻是相當的古樸!
而土地公旁的大樹為一老樟樹
走到這隱約聽到車子行進的聲音,表示新埔端的入口處到了
出現產業道路
三、新埔端入口 → 竹22鄉道 → 芎林端入口 (距離約3.5K 時間約49min 總下降約100M)
走上產業道路後,取右走到底可接上115縣道,同時要往犁頭山山徑的岔路也在其中;在此打算取左走回芎林端的入口,而不原路折返回去,想說體驗一下在地風情!
路上再次出現古樸的土角厝,而旁邊的民宅是有人居住的!
路上瞧見人家養雞鴨的農舍
一大片的農地無任何的栽種
在此取左往竹22鄉道
路上的福德祠
途中左側有一大池塘,裡面有幾隻烏龜悠游其中,同時上面有三合院建築,讓人驚訝的是這不是一般的三合院,在於有兩塊匾額,分別標有進士及鄭氏家廟,看來應是早期當地的望族!
在此取左續行竹22鄉道
這條竹22雖然是鄉道,但卻是條鄉間小路,當下有不少人在此騎腳踏車逛逛
部分農田雖然在休耕,但也沒閒著,種著美麗的波斯菊
越往前走才知還有好多農田種著波斯菊
當時規劃要走竹22鄉道回芎林端時,已注意到Google Map上的這棵芎林金城武樹,原來這就是它的廬山真面目! 但相較台東本尊,若這棵樹的樹幹能夠再高個許多,搭配這相似的田野風情,我想可以不用到台東去朝聖了XD
回頭看這向陽的一側是乎比較有朝氣
走這條鄉間小路的缺點莫過於得頂著豔陽,好險目前是春天時分還過得去
這一排整齊有致的杉樹替這鄉間小路加分不少,不會只有一望無際的農田
除了波斯菊外,部分農田上也栽種著向日葵
水塘裡的魚兒可真不少
民宅前的田間曬著客家鹹菜
返抵三段崎涼亭
最後,總結一下
行走日期 - 2020/02/15 10:24
行走時間 - 約1小時34分
行走距離 - 約5.99公里(芎林端入口 → 石頭坑山 → 新埔端入口 → 竹22鄉道 → 芎林端入口)
行走軌跡 - 檔案下載
爬升高度 - 193M
行走感想 - 回想當時2018年夏天的下午時分,第一次來走這條古道,當時除了一樣是艷陽高照外,還將車停在距離芎林端入口約1.7K外的7-11前面! 當徒步走到這時,我太太就熱到有點受不了Orz,後來走完石頭坑山即折返回家! 當時想說附近沒路邊可停就停這麼遠,其實要找還是有的! 只能說當時好傻好天真阿~
這次來走雖然是春天時分,但從竹22鄉道走回來仍需踢一段3.5K且一樣頂著豔陽的路段,但比起當時已算是比較舒適些,也因為這次只有我一個人才敢這麼做XD。下次若有機會再來走不知是何年何月了,畢竟台灣的山林、古道、步道可真不少阿XD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